(FIFA世界杯决赛:克罗地亚PK法国)
近些年来,说起克罗地亚,除了其在足球领域的名声日隆之外,还有那位天才般的古典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他演绎的《克罗地亚狂想曲》也使这个在战火中独立的国家,通过音乐传遍到全世界。(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杜布罗夫尼克)美剧《权力的游戏》风靡全球,君临城的取景地——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杜布罗夫尼克也因此而声名远播。这颗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南缘的明珠,因其旖旎的风光、多彩的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游览观光。(克罗地亚的位置:深绿色)您可能会问:这么一个人口仅万,独立仅30年的年轻国家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在全世界像这样的地方不是很多吗?其实,克罗地亚的历史相当悠久,虽比不上四大文明,但也因古希腊人的殖民而将其历史拉长到近三千年的长度。在现代,她曾是前南斯拉夫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自本篇开始,我们将以三个篇幅的容量,回顾克罗地亚两千余年来的历程。-伊利里亚-伊利里亚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亚得里亚海东岸、巴尔干半岛西部。大约为今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地区。其中,克罗地亚地处中欧与东南欧之交,轮廓近似残月形,国土面积约为5.7万平方公里,领土总面积排名世界第位。克罗地亚于东北方与匈牙利、东方与塞尔维亚、东南方与波黑及黑山、西北方与斯洛文尼亚等国接壤,西南方则濒临亚得里亚海。(克罗地亚地形图)(从绿色到黄色、褐色,海拔逐渐升高)克罗地亚的国土可以大致分作平原区、山地区和沿海区三个地理区域,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49%,属潘诺尼亚平原西南部,由斯拉沃尼亚和巴兰尼亚以及中克罗地亚平原组成。(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奥西耶克)
山地区则约占克罗地亚全国面积的20%,主要为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的狄纳里克阿尔卑斯山,位于亚得里亚海岸线上,最高峰为狄纳拉峰(海拔米),该地区有大量的喀斯特地貌。(狄纳里克阿尔卑斯山脉?欧里恩山)(克罗地亚?帕克莱尼采国家公园)(克罗地亚?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克罗地亚最有名的湖泊是普利特维采湖,又名十六湖,因其以16个相互连结的天然湖泊组成而闻名。由于湖水中含有大量碳酸钙的石灰岩沉积物,故其水质呈薄荷绿、灰色或蓝色,从而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克罗地亚?克尔卡国家公园)(欧洲最美丽的碳酸钙岩瀑布之一)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狄纳里克阿尔卑斯山对于克罗地亚来说极为关键。正是因为有了此山,该国才被天然的划分为由克罗地亚本部及斯拉沃尼亚组成的腹地,和由达尔马提亚及伊斯特拉半岛组成的沿海地区。(克罗地亚的传统地理大区)(红色:克罗地亚本部紫色:斯拉沃尼亚)(蓝色:达尔马提亚
绿色:伊斯特拉半岛)沿海区是狄纳里克阿尔卑斯山至亚得里亚海的西南部地区,由北部的伊斯特拉半岛、中部的大量岛屿和南部的杜布罗夫尼克组成,此区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占全国面积的31%,克罗地亚共拥有超过座岛屿,故有千岛之国的雅称。(克罗地亚?希贝尼克-克宁县?希贝尼克)(克罗地亚?滨海和山区县?茨雷斯)(克罗地亚?扎达尔县?帕格)自史前时代起克罗地亚就有人类居住。迄今已发现尼安德特人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化石,以克拉皮纳出土的最具代表性。数座新石器与青铜时代遗址,如斯塔塞弗、福塞多尔与巴登文化等都发现于北部河谷一带。而位于亚得里亚海东部的科纳提群岛,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便有人类居住。(克罗地亚?希贝尼克-克宁县?科纳提群岛国家公园)铁器时代,伊利里亚人和发源于今天奥地利哈尔施塔特的凯尔特人也相继进入该区域,并形成拉登文化。(克罗地亚?斯普利特-达尔马提亚县?索林)(伊利里亚人的都市遗址)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开始向黑海、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地殖民,他们第一批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即伊利里亚人与利伯尼亚人居住的科尔丘拉岛、赫瓦尔岛、维斯岛等地。此外,他们在希腊神话中揭示了伊利里亚地名的由来:忒拜城的建立者卡德摩斯的儿子伊吕里俄斯曾统治此地,因此成为这个地区及其居民的名字由来。
(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岛?科尔丘拉古镇)
(克罗地亚?赫瓦尔岛?赫瓦尔)
(克罗地亚?斯普利特-达尔马提亚县?赫瓦尔岛)
(斯塔里格勒平原?前4世纪古希腊殖民者农业遗迹)
在被罗马人征服以前,伊利里亚人并非总是统一于一个单独的政治实体下,而且所谓伊利里亚地区的边界也模糊不清。大约在前4世纪,在国王巴耳底利斯的统治下,伊利里亚王国发展为欧洲一支不可小视的势力。(被罗马共和国征服前的伊利里亚地区)前年,伊利里亚人进攻马其顿王国(希腊西北部),并且杀死了马其顿国王珀迪卡斯三世。但是伊利里亚人的胜利并不持久。前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彻底击溃了伊利里亚人,并占领其大片领土。前年,腓力之子亚历山大大帝再次重创伊利里亚人,并迫使其臣服;伊利里亚诸部落在其首领的带领下参加了亚历山大对亚洲的传奇式远征(灭亡波斯、进占中亚、攻入印度河以东)。(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波斯:伊苏斯战役)
(意大利?那不勒斯?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藏)
-罗马行省-前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去世导致他的帝国迅速解体。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拥兵自重的将领们纷纷独立,而且他们之间混战不休。伊利里亚人乘机摆脱了马其顿人的束缚,建立起了一些独立的小王国。但伊利里亚人的海盗行为引起了新兴的罗马共和国的注意。在亚得里亚海航行的罗马商船经常被受到王室支持的伊利里亚海盗抢劫,这给了罗马人入侵巴尔干半岛的借口。(亚历山大帝国诸继业者王国势力图?BC.)前年,罗马共和国发动第一次伊利里亚战争。罗马军队拔除了伊利里亚人设在众多希腊殖民城邦里的要塞,并扶植一个叫德米特里的人在伊利里亚当王,以制衡敌视罗马的伊利里亚统治者透塔。但德米特里很快背叛了罗马,他支持沿海部落的海盗活动,并且率领舰队侵犯受罗马保护的沿海城邦。这导致了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前年-前年)的爆发。在这次战争中,罗马统帅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捣毁了内雷特瓦河河谷中的伊利里亚居民点,剿灭了大部分海盗。德米特里逃亡到马其顿,罗马人开始建立他们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罗马共和国?伊利里库姆行省[深红色])前年,达尔马提亚人脱离了伊利里亚王国。罗马元老院决定吞并伊利里亚。前年,罗马军队打败了最后一个伊利里亚统治者格恩蒂乌斯后,在伊利里亚地区建立了四个实际上完全由罗马控制的傀儡共和国。这些共和国存在了一段时间后便被撤消,罗马人将伊利里亚组成为一个行省,开始了对这一地区长达数个世纪的直接统治。在王国时期,伊利里亚的首府是斯科德尔(今斯库台,位于阿尔巴尼亚北部),行省时期则是萨洛纳(今克罗地亚索林)。(克罗地亚?斯普利特-达尔马提亚县?索林)(罗马圆型剧场遗址)因该地区中部及北部的海盗袭击意大利东北部,凯撒大帝之侄屋大维于前35至33年间在此进行了一系列行动。公元6至9年间,此地曾发生大规模叛乱,维莱伊乌斯为达尔马提亚军事指挥官。随着罗马帝国(前27年建立)征服了潘诺尼亚更多的内陆领土(多瑙河中段),沿海地区改称为达尔马提亚。公元10年,伊利里库姆行省被分割为达尔马提亚行省和潘诺尼亚行省,但伊利里亚作为地区名仍然被广泛使用着。(克罗地亚?普拉?普拉竞技场)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即屋大维)在位期间,于伊斯特拉半岛城市普拉建竞技场,其形制与罗马斗兽场相似。该竞技场是当今世界所余之六座罗马竞技场之一。由此观之,亚得里亚海东岸在罗马帝国时代也曾经有过辉煌的时代。(图拉真去世时的罗马帝国版图)
罗马帝国的扩张在图拉真统治时期达到了其顶峰。莱茵河与多瑙河成为帝国的北部疆界,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年,马可?奥勒留去世,其子康茂德继皇帝位。康茂德在位十二年,其统治时期放纵荒淫、倒行逆施、朝政混乱。故在其于年去世后,不但帝国最为繁盛的五贤帝时期终止,而且开启了影响深远的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在此次危机中,遭外敌入侵、内战,并导致经济崩溃。所幸,在来自伊利里亚诸帝,如克劳狄二世、奥勒良等的前仆后继下,才逐渐将帝国重新统一起来。然而,在此期间,罗马帝国的组织、社会、日常生活以至宗教均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包括承认基督教,因此该危机被视为古典时代前期和后期之间的分水岭。(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戴克里先四帝共治石雕)年,罗马帝国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造反,在默西亚的贝尔格莱德附近成为了帝国的统治者。年夏,他在马格斯战役中击败另一位皇帝卡里努斯,由此而成为帝国唯一的皇帝。戴克里先在稳住权位后便开始着手改革,因为他认为帝国内部在经历了长达五十年的不稳定时期后,已濒临崩溃,将无法支撑下去。他展开一系列的改革以防止帝国再度陷入无政府状态,并维持帝国的生命力。这包括将帝国一分为二以便于管理、设立新的皇位继承系统(四帝共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并作出针对当时出现的极度通货膨胀的经济改革。(四帝共治期时的罗马帝国版图)年,戴克里先55岁时,主动选择退休,他居住在滨临亚得里亚海的斯普利特的宫殿里,直至年12月3日去世,终年67岁。正是由于戴克里先的改革,才延缓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如今,这座位于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海岸边的宫殿被称为戴克里先宫,也正是以该宫殿为基础,后来演变为今日的斯普利特的城市基石。(克罗地亚?斯普利特?戴克里先宫)(戴克里先宫复原视图)戴克里先(及其后的君士坦丁大帝,他于年将罗马帝国由罗马迁至君士坦丁堡)的行政改革对帝国行省进行了细分,达尔马提亚成为潘诺尼亚管区的七个省份之一。(公元四世纪时的达尔马提亚)戴克里先的继承者、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于年死后,四位奥古斯都(四帝):李锡尼、马克森提乌斯、马克西米努斯和君士坦丁展开夺权斗争。君士坦丁联合李锡尼反对马克森提乌斯。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意大利。年10月28日,君士坦丁在台伯河上米尔维安大桥附近的决战(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在麦地奥兰(即今日的米兰)会晤。李锡尼与君士坦丁的同父异母姊妹君士坦提娅结婚,以巩固两人的同盟。两位奥古斯都同时签署了《米兰敕令》,以给予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从此,基督教信仰开始依托教堂,迅速在罗马帝国境内开枝散叶。(克罗地亚?波雷奇?尤弗拉西苏斯圣殿)年,君士坦丁大帝死后,罗马帝国被其子瓜分为三个大区,分别是高卢、意大利、阿非利加与伊利里亚以及东方。潘诺尼亚地区起初属于意大利、阿非利加与伊利里亚大区。年,君士坦斯一世将马其顿管区、达契亚管区以及潘诺尼亚地区从中划出,成为伊利里亚大区。该大区的范围几乎囊括了除色雷斯以外的巴尔干地区。(罗马帝国?伊利里亚大区)年,狄奥多西大帝去世后,罗马帝国永久分裂。其西部以罗马为首都,称为西罗马帝国;其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称为东罗马帝国,后又被史学家们称为拜占庭帝国。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皆划归由西罗马帝国管辖。(罗马帝国的分裂?AD.)
年,达尔马提亚的一位军事指挥官马西利努斯反叛西部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控制了达尔马提亚并自行管理此地,直至年去世。尼波斯此后成为达尔马提亚统治者,尽管他和东部皇帝利奥一世有亲缘关系,但此地归属于西罗马帝国,而达尔马提亚也一直保持着自治。年,利奥一世为便于废黜篡位的格利凯里乌斯,任命尼波斯为西部皇帝。尼波斯率军进入意大利,迫使格利凯里乌斯退位,但不久之后,欧瑞斯特将其推翻,任命自己的儿子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为皇帝,尼波斯逃回达尔马提亚。(马西利努斯及尼波斯治理时的达尔马提亚)年,奥多亚塞废黜了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并自任意大利国王,西罗马帝国灭亡。尼波斯则继续管理达尔马提亚,直至年被暗杀。此后一位军事指挥官奥韦迪亚治理了几个月。然而,奥多亚塞以尼波斯被杀为由进军达尔马提亚,击败奥韦迪亚后将达尔马提亚并入意大利。年,东罗马帝国新任皇帝芝诺派遣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进攻意大利。狄奥多里克经过四年的战争,击败奥多亚塞,在意大利定居并建立了东哥特王国,此后,达尔马提亚及潘诺尼亚地区皆归其管辖。(意大利?拉文纳?狄奥多里克陵墓)-克罗地亚-自年开始,北方蛮族、特别是日耳曼诸民族南下,到年西罗马帝国被东哥特王国取代,民族大迁徙的结果,使欧洲正式进入到漫长的中世纪。除了东哥特人占据着的亚平宁半岛、多瑙河以南的潘诺尼亚及达尔马提亚外,西哥特人占据了高卢南部及伊比利亚半岛大部;法兰克人则盘踞于低地地区及高卢北部;勃艮第人则在今天的法国东南部建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不列颠群岛。(五世纪时的欧洲及诸蛮族国家)
占据西罗马帝国心脏地带的东哥特王国,在狄奥多里克大帝出色的统治下,相较于五世纪的兵荒马乱来说,他给了意大利三十年的和平与繁荣。与此同时,富庶的东罗马帝国在抗过了诸蛮族的入侵后,以财富换取到边境的暂时和平。(查士丁尼一世时期的罗马名将贝利萨留)6世纪中期,在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和他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帝国发动了征伐东哥特王国的持续二十年的战争(-年),东罗马帝国甚至收复了它在西部丧失的部分总督区:亚平宁半岛、达尔马提亚、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和伊比利亚半岛最南端。(东罗马帝国?AD.)
查士丁尼一世的扩张给其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们也无法对付所有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在查士丁尼时代,最早的斯拉夫人(年)、阿瓦尔人(年)就已经穿越了多瑙河防线。由于帝国的重兵集结在东部边境,以对抗波斯萨珊王朝,因此他们得以从帝国的西北部趁虚而入。斯拉夫人打垮了驻扎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帝国军队,并夺取了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所有主要城市,摧毁了多瑙河以南的帝国防务体系。(阿瓦尔汗国及伦巴第人与东罗马帝国的对峙)
年,伦巴第人入侵亚平宁半岛并建立了伦巴第王国,只给东罗马帝国留下亚平宁半岛南端的一部分,以及拉文纳与罗马之间一块不安全的地区。祸不单行的是,几场猛烈的瘟疫也袭击了东罗马的领土。春天的大瘟疫给帝国造成了第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瘟疫起自尼罗河沼地,消灭了帝国1/3的人口。斯拉夫人进入伊利里亚地区后,接受拉丁文化,并逐渐演化为南斯拉夫人中的克罗地亚人。-年,法兰克王国征服巴尔干半岛,克罗地亚也被纳为其藩属国,其后成立两个公国——潘诺尼亚与达尔马提亚。(绿色:南斯拉夫人)(橙色:西斯拉夫人红色:东斯拉夫人)随着法兰克王国越衰微,克罗地亚越趋于独立,年,米斯拉夫大公退位,法兰克的统治权也随之丧失殆尽。至年,特尔皮米尔大公使克罗地亚从公国转为实质的封建制国家,虽承认法兰克王国的地位,但大公拥有完整的统治权。(克罗地亚?宁?圣十字教堂)(世界上最小的教堂?9世纪)法兰克王国没落后,东罗马帝国再度征服克罗地亚,人民对于依从拜占庭的大公之子兹德斯拉夫十分不满,随后爆发动乱,兹德斯拉夫被赶下台,东罗马的影响力从此消失。
(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扎达尔?圣多纳图斯教堂)
年,布拉尼米尔公爵上台,并拥有教皇约翰八世的支持,克罗地亚从此拥有获得外国承认的主权,布拉尼米尔也成为第一位克罗地亚出身的统治者。(布拉尼米尔碑文)最早提及克罗地亚的纪录是发现于本科瓦茨一带的布拉尼米尔碑文,上面以中世纪拉丁语记载着统治Croātia的君主——布拉尼米尔公爵,虽然现代金石学并没有成功推出这个碑文的准确时间,但已知布拉尼米尔在年-年间统治克罗地亚。Croātia一词则是源自西斯拉夫语。(克罗地亚首任国王:托米斯拉夫)
年,托米斯拉夫登基,被东罗马帝国承认为克罗地亚统治者。在其统治期间,克罗地亚取得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的统治权,并击溃马扎尔人和保加利亚人的入侵。(中世纪时克罗地亚王国的疆域:深蓝色)年,托米斯拉夫在波斯尼亚西南的杜维诺被教皇约翰十世加冕为克罗地亚国王,克罗地亚也就此从公国转为王国。他定都于比奥格勒纳莫鲁,版图涵盖今天的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北部的萨瓦河流域及南部达尔马提亚诸城联合为统一的国家,达尔马提亚也开始逐渐克罗地亚化。
(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扎达尔?比奥格勒纳莫鲁)1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北部、南欧、中欧东南端是势力交错的。大致状况是迁入潘诺尼亚平原的马扎尔人到处侵扰并驻扎于多瑙河中游蒂萨河流域一带,领袖是阿尔帕德大公及其继任统治者。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沙皇:西美昂大帝)当时保加利亚第一帝国正与东罗马帝国作战,沙皇西美昂领导下的保加利亚保护着塞尔维亚。由于托米斯拉夫倾向于支持东罗马一方、加上塞尔维亚地区人口向西流亡并进入克罗地亚,保加利亚于年入侵克罗地亚。托米斯拉夫领导下的克罗地亚在现今波斯尼亚东部、克保边界地区的波斯尼亚高地战役中打败了保加利亚,维持了克罗地亚王国的独立。
托米斯拉夫在位期间,斯普利特大主教被授予管理整个克罗地亚基督教会的权力,同时禁止今后用斯拉夫语举行宗教仪式,也禁止给操斯拉夫语的神职人员授予圣职,规定必须用拉丁字母克罗地亚民族格拉果尔字母给神职人员授圣职。年,托米斯拉夫去世,特尔皮尔二世承继克罗地亚王位。之后,宁斯基主教挑战罗马教皇权威,改用斯拉夫语及文学进行宗教弥撒。直到年,克雷希米尔四世期间才再次改革宗教礼仪,改行罗马礼,用拉丁文礼拜。(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斯普利特主教座堂)
年,克雷希米尔二世继位。在他统治期间,先丢掉达尔马提亚沿岸的布拉奇岛、赫瓦尔岛和维斯岛,后又丢掉达尔马提亚诸城,国力大大衰弱。年,德里兹斯拉夫去世后,克罗地亚王国爆发争夺权力的斗争。其弟克雷希米尔与戈伊斯拉夫得东罗马帝国之助反叛,威尼斯共和国趁机拒缴为航行亚得里亚海域而纳的税金。到年时,威尼斯更是首次入侵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并控制达尔马提亚军区的各市镇。(克罗地亚?斯普利特-达尔马提亚县?斯普利特)年,斯捷潘一世继位,他与东罗马帝国关系融洽,并助东罗马对付强大的马其顿皇帝穆萨伊洛。因其有功,东罗马帝国将达尔马提亚诸城及岛屿交给其治理,更承认其为达尔马提亚的国王。年,基督教世界发生了影响深远的东西教会大分裂,罗马教廷与君士坦丁堡教廷因权力之争而分道扬镳。四年后(年),克雷希米尔四世继位。他审时度势,因克罗地亚与意大利半岛仅隔亚得里亚海相望,可谓一衣带水,但在地理位置上却与东罗马帝国相距遥远。因此,他重新改革教会,并倒向罗马教廷,并成为罗马教廷在巴尔干的忠实盟友。年,反对罗马礼的教士发动叛乱;翌年,克雷希米尔四世平定叛乱,并将反叛的教士划为异端、处以破门律逐出教门。由此,奠定了克罗地亚王国在中世纪的鼎盛时期。(克罗地亚?斯普利特-达尔马提亚县?特罗吉尔)年,克雷希米尔四世派兵收复斯普利特和特罗吉尔等达尔马提亚城镇。年,又收复克瓦内尔湾沿岸及伊斯特拉半岛东岸部分领土。年,东罗马帝国承认克罗地亚王国对达尔马提亚部分地区的统治权。年,诺曼远征军围攻达尔马提亚各市镇,克雷希米尔四世被俘虏,斯拉维克继承王位。(克罗地亚?希贝尼克-克宁县?希贝尼克)(克雷希米尔四世雕像)克雷希米尔四世统治期间,克罗地亚已经适应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达尔马提亚人也和克罗地亚国家建立了紧密联系,为近现代以来,克罗地亚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匈牙利国王?拉斯洛一世)威尼斯人狄米塔尔?兹沃尼米尔于年得教皇支持自立为王,克罗地亚成为教皇附庸国。他虽赶走诺曼人,但十四年后(年),却被暗杀。克罗地亚人民起义,立斯捷潘二世为国王,并取消了对教皇的依附关系。斯捷潘二世任国王仅两年,其国家大事皆由故王兹沃尼米尔遗孀海伦娜为首的贵族集团做主。年,斯捷潘二世去世,特皮米洛维齐王朝绝嗣,克罗地亚发生王位继承战争。同年,匈牙利国王拉斯洛一世乘虚攻入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后,立其子阿尔莫什为克罗地亚公爵,此即为克罗地亚王国阿尔帕德王朝之始。(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萨格勒布主教座堂)阿尔莫什入主克罗地亚王国后,在境内推行天主教信仰,残酷消灭异教徒。他在萨格勒布建立主教区,萨格勒布主教座堂便是在他统治之时,于年建立起来的。他所施行的新法典给克罗地亚国家带来了新的秩序和繁荣,然而,当他准备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突然逝世,克罗地亚再次发生内乱。其后,彼得?斯瓦契希成为克罗地亚国王。(描绘在《匈牙利编年史》中的科洛曼一世)四年后(年),企图给匈牙利王国寻找出海口的科洛曼一世征服克罗地亚。年,克罗地亚与匈牙利签署条约,匈牙利国王同时担任克罗地亚君主,克罗地亚-匈牙利共主联邦形成、但仍保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直至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重获独立。(克罗地亚?卡尔洛瓦茨县?杜加雷萨)坐落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克罗地亚,曾经是伊利里亚人与凯尔特人的家园。之后,是古希腊人的殖民地,是罗马行省,也是欧洲民族大迁徙中南斯拉夫人聚居的地区之一。其腹地土地肥沃,其沿海地区港口众多、岛屿密集,其山区更是风光旖旎。然而,这样一个人间天堂,却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那么,在匈牙利入主克罗地亚后,这个地域又将发生哪些争端呢?请看下篇《寄人篱下》!(克罗地亚共和国及主要城市分布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keleia.com/sklfz/8482.html